社會共治 城市共建 全民共享 《上海市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條例》三大亮點解讀

社會共治 城市共建 全民共享 《上海市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條例》三大亮點解讀

記者近日從市愛衛辦獲悉,《上海市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條例》(簡稱《條例》)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將於2023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將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融合的條例,通過“強調社會健康共治、推進城市健康共建、倡導全民健康共享”,進一步完善愛國衛生工作法治保障,大力推進健康城市制度建設。

近年來,本市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城市衛生環境不斷改善,市民健康素養持續提升。今年以來,在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指導下,市衛生健康委和市司法局組成立法工作專班,抓緊推進立法調研和起草工作,徵求市政協、市級相關部門和各區政府、基層立法聯繫點等方面意見,並組織專家論證會和部門協調會就有關重點難點問題進行研究。經彙總各方面意見、反覆修改完善,並經審議通過,形成《條例》。

《條例》以“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爲名稱,既體現中國特色,又與國際接軌,突顯三大亮點。

強調社會健康共治:

明確各級職責,統籌協調推進

愛國衛生運動開展71年來,始終以保護人民健康爲目的,在改善城鄉人居環境、預防和減少疾病、提升社會健康治理水平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本市愛國衛生工作始終堅持預防爲主、羣防羣控,動員和組織最廣大的市民羣衆參與,走出一條廣覆蓋、低投入、高效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衛生防病之路,爲推進本市病媒防制、改水改廁、衛生城市創建等相關工作做出不可替代的貢獻,切實保障市民身體健康。2005年,上海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增掛“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牌子,這也是我國首個“健康促進委員會”,標誌着愛國衛生工作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心發生重大調整。2016年,上海成功舉辦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併發布《2030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上海宣言》;2019年,健康上海行動推進實施也明確納入本市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工作範疇。

今年是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愛國衛生運動70週年後再出發和深入推進健康上海行動的關鍵之年,上海確立“建設法治愛衛、打造數智愛衛、推進專業愛衛、發展創新愛衛、推動開放愛衛、推廣共享愛衛”等六大任務。此次《條例》出臺,進一步明確新時代本市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工作內容和保障措施,完善“大衛生、大健康”格局,推進愛國衛生從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型。

《條例》就政府、社會、部門、單位和個人以及社會參與機制都設定單獨條文,明確各級政府加強領導和組織動員,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統籌部署、協調推進,衛生健康部門組織實施,各行業主管部門指導督促,其他相關部門協同配合的工作架構;明確各單位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充實工作力量,組織開展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工作;倡導個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樹立和踐行對自己健康負責的理念,尊重他人健康權益,依法履行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的義務;發揮羣團組織和居(村)民委員會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廣泛參與,從而不斷完善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工作組織體系。

推進城市健康共建:

欧洲首次!西班牙私企成功发射“缪拉-1”火箭

改善衛生環境 聚焦病媒防制

宜蘭舊大溪漁港車落海 移工救3人上岸無大礙

“國家衛生區”是我國城市衛生管理工作的最高榮譽,是一個城市綜合實力、城市品位、文明程度和健康水平的集中體現。本市高度重視創衛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建立政府組織、部門協同、社會動員、羣衆參與的工作機制,經過不懈努力,本市率先實現國家衛生區鎮全覆蓋,衛生城鎮創建走在全國前列。

此次《條例》明確,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公共衛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將衛生環境改善納入城市更新工作,推進城鄉環境衛生整治,持續提升衛生環境品質;將農村衛生環境優化提升納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農村廁所改造提升等工作,改善村容風貌,建設美麗鄉村。《條例》強調,區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將衛生環境改善作爲基層治理的重要內容,按照國家有關標準開展衛生城鎮創建工作,建立健全長效管理和激勵保障機制,鞏固和深化衛生城鎮創建成果,提升城鄉衛生環境整體水平。

王的爆笑无良妃 龙熬雪

宜蘭舊大溪漁港車落海 移工救3人上岸無大礙

倡導全民健康共享:

創造健康生活,完善健康服務

愛國衛生和健康促進,與民生息息相關。上海多年來不斷強化“個人是自身健康第一責任人”意識,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市民樹立科學健康理念,踐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持續提升市民健康素養水平。2022年上海市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39.42%,創歷史新高並實現“15連升”,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

上海健康促進工作,20多萬名醫務工作者是主力軍,本市也一直持續關注和激勵醫務人員投身健康促進。國家衛生健康委9月15日在上海召開推進醫院健康促進服務百姓健康有關情況新聞發佈會,上海表現亮眼:以制度和政策作爲保障、以工作體系和網絡建設作爲基礎、以健康促進醫院建設作爲重點,推動醫院開展健康促進工作。當前,全市已建成125家健康促進醫院。全市層面,在成立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的基礎上,16個區全部成立愛國衛生和健康促進中心,包括37家市級醫院在內的全市共400多家公立醫療機構已成立健康促進委員會,並建立上海市健康科普專家庫且覆蓋38個學科,首批納入629名專家,更好推動醫院從“以治病爲中心”向“以健康爲中心”的轉變。

《台湾关系法》立法43周年 外交部:持续提升台美关系

如何以高質量健康促進工作,持續爲大衆健康“做加法”?“合理膳食、科學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健康”,這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健康“四大基石”,《條例》對此明確各項推進措施,積極建設健康生活支持性環境,引導市民踐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例如,倡導市民科學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減少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對健康的影響;鼓勵食品生產者生產低鹽、低脂、低糖食品並在包裝上做顯著標識,鼓勵餐飲服務提供者開發和提供低鹽、低脂、低糖等健康食品並對食品的熱量和主要營養成分等進行標識,鼓勵含糖飲料、酒精飲料的銷售者在有關商品的銷售區域規範設置健康提示標識;鼓勵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開設戒菸、戒酒門診;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心理健康專業化網絡,建立心理危機干預和突發事件心理援助應急機制。

《條例》還明確教育部門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將常見病和傳染病預防、健康生活方式、傷害防範能力等納入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學校考覈體系;引導學生科學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減少、改善學生近視、肥胖等不良健康狀況;中小學校健康教育每學期不少於四個課時。衛生健康部門會同科技、教育、體育、市場監管、藥品監管、民政、經濟信息化等部門建立健康知識和技能核心信息發佈制度,並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健康信息監測機制。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用镜头看台湾》秋天艺术节以「接关」开展 带领观众进行思辨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