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東躍全國人口第一大鎮 學者提重塑在地木材產業
新竹縣竹東鎮成爲全臺人口第一大鎮,讓竹東再次成爲各界關注焦點,陽明交大助理教授曾聖凱提出竹東應重塑林業發展,打造以國產工程木構爲設計理念的「臺灣厝」,除了可展現臺灣木建築實力,還可重現竹東林業榮景。
曾聖凱指出,竹東過去作爲新竹縣最繁榮的鄉鎮,受益於來自上個世紀林業、礦業、玻璃、竹木加工業等傳統工業的發展,同時作爲其他鄉鎮農產品集中的轉運站,使得竹東曾經穩坐新竹發展龍頭,然而時代更迭使得這些產業逐漸凋零,留下的卻是竹東人豐沛的文化資源跟歷史記憶,這些無形的資產正是竹東重振的機會。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最新人口統計資料,今年8月竹東人口達到97005人,超越草屯的96990人,成爲全臺最大鎮,鎮民在開心之餘也期望竹東鎮的未來可以名符其實,擁有更好的資源,與更永續的發展策略。
然而實際上,竹東的人口數其實沒有增加太多。曾聖凱說,以竹東各里的數據來看,可以看到除了幾個靠近竹科的裡以外,其實市中心與內五里的人口都在慢慢減少,市中心原有的工商業其實正在逐漸衰退,但竹東處在新竹縣的交通中心,具備巨大的發展潛力。
曾聖凱提出,近幾年地方創生已經成爲國家重要的發展方向,地方創生再造傳統產業的價值將能重新創造產業升級的機會,或許可以透過木竹產業鏈吸收二氧化碳,同時創造新的循環經濟模式,且竹、木等自然材料在生長的過程中,可以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且透過生物性循環(Biological Cycle)持續產生新的養分與資源。
曾聖凱即曾帶領着陽明交大的跨領域團隊,設計並建造出第一棟完全以國產工程木構(GLT膠合樑柱、CLT直交集成板)打造的「臺灣厝」,在德國獲得永續建築競賽(SDE21/22)建築金獎及創新銅獎的成績。
因此他認爲,竹東林業的發展前景可期,未來若能推動臺灣木構造建築法規的修訂,讓新型的木構造建築技術得以在臺灣發展,並以竹東這個具由文化與產業底蘊的市鎮作爲實證場域,就能讓低碳建築從竹東起造,讓永續之島從新竹出發。
曾聖凱提出以國產工程木構打造「臺灣厝」,將能驅動木材產業發展。圖/曾聖凱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