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經濟 潛力無窮
這樣的困境的確是難解的課題。但絕非臺灣獨有,過去的發展經驗,似乎總能在發展面臨瓶頸中找到新的出路、引燃新的引擎,但這種直線型的經驗,也似乎來到了過去不曾出現過的困境。
所以,當這些物質時代所不曾有過的危機出現時,顯然需要新的視角來觀察思索,纔有機會找到脫困的道路。這樣的大轉變,若以數學架構作比喻的話,當前的問題就不僅僅是增加幾個變數就能處理的,需要的是增加至少一個向度、緯度才能解的問題。
到了這樣的轉變,早已超越過去的理解。就像物理學必須由古典物理跨進量子物理一樣,也就是類似由三維空間進到四維空間。這一跨越的最簡化進展或最容易理解的是多加入時間這個向度。當思維產生這樣的轉變,伴隨而來的是靜坐、禪思的需求,這也將成爲今後可以看到的現象。
當然,靜坐、禪思絕不是現在纔出現。關鍵在於它的普及化:會由量變進而產生質變。靜坐不僅會帶來寧靜,也會帶來經濟回報,禪思行業正在初始發展,特別是在紐約等大城市,人們已經願意花錢購買心靈的寧靜,這就已經走到讓靜心、禪修走入市場化、產業化的階段。
以美國紐約在曼哈頓的靜心工作室爲例,一堂33分鐘的禪修靜心課程價格爲18美元,很多顧客認爲,在喧囂的生活中獲得寧靜的心境,花這樣的錢是值得的。這就是說一種環繞在靜心、禪思的服務業,將是一個極具潛力的行業。這個新興行業的產值,在2016年美國估計已達11億美元,且較前一年增加10%。其實,只要聯想到以之接近的SPA、按摩、芳香療法,甚至因而產生的許多周邊服務,則其連鎖效果若統統加進來,將是一個極具可觀的服務性產業。
這也是筆者倡議「心靈經濟學」研究的主要意旨。隨之而來的「幸福經濟」、「靜心經濟」、「禪修經濟」等,都可視爲是系出同源的範疇,歡迎同好共同努力,用這個來取代或豐富傳統以物質爲限的經濟學。是一個挑戰,更是一個潛力無窮的領域。(作者爲醒吾及景文科大前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