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美食新聞
全國首單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在福建長汀簽約
中國日報12月8日電 12月7日,全國首單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在福建長汀簽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福建省水利廳、龍巖市委市政府等單位有關負責同志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並致辭。
簽約儀式上,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監督方長汀縣人民政府、出讓方長汀縣國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分別與受讓方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長汀金龍稀土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共交易長汀縣羅地河小流域綜合治理水土保持碳匯10萬噸,總價180萬元。福建省水土保持監測站率先在廈門市碳和排污權交易中心開通水土保持碳匯專項賬戶,用於今後全省乃至全國水土保持碳匯的存儲和交易。福建長汀縣羅地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碳匯項目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參與和指導,福建森林碳計量技術開發應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水土保持監測站等聯合提供”方法學”編制和碳匯量核證,福建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地理研究所)提供項目設計和碳匯監測服務,龍巖市水利局和長汀縣水土保持中心爲項目提供綜合支持,廈門市碳和排污權交易中心提供交易服務。
水土保持碳匯是指在對自然因素和人爲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採取預防和治理措施後,產生碳匯的過程或能力。此次交易的碳匯項目位於福建省長汀縣河田鎮羅地河小流域。經過查覈,羅地河小流域經過連續21年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以水平整地造林、林木撫育管護、林地施用有機肥等治理措施,在發揮水土保持效益的基礎上,顯著鞏固和提升了小流域生態系統的碳儲存能力和碳匯增量,碳儲量增加約3萬噸(C當量),年均增長1890噸;碳匯量達到約11萬噸(CO2當量),其中土壤碳匯約6萬噸、植被碳匯約5萬噸。
長汀縣曾是我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改革開放後,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水土保持率從1985年的68.53%提升至93.43%,居國際、國內先進行列,實現了從”火焰山”到”綠滿山”、從”重災區”到”先行區”、從”貧困縣”到”十佳縣”的三大飛躍,從全國水土流失重災區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的歷史性嬗變,成爲全國水土流失治理的旗幟、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治理的標杆。羅地河小流域作爲長汀縣水土流失典型代表,經過20多年治理,生態環境發生根本性的改善,完成了從”濁水荒山”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的美麗嬗變。此次水土保持碳匯項目成功交易,是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的再次提升,是推動小流域治理與提高區域綜合生產能力、提供更多更優蘊含水土保持功能生態產品的成果實踐,是體現水土保持碳匯價值、建立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大膽探索,有助於推動長汀縣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在全國具有示範引領作用。
20多年來,長汀縣持之以恆,鍥而不捨,取得了生態轉優、生產發展和生活富裕的可喜成果,總結出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羣衆主體、社會參與、多策並舉、以人爲本、持之以恆”的”長汀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建省久久爲功、真抓實幹,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取得歷史性成就。全省累計治理水土流失2900萬畝、坡耕地50多萬畝、崩崗3000多個,造林1700多萬畝,撫育森林2600多萬畝,水土流失治理蓄水保土等生態效益顯著,水土保持碳匯潛力巨大。《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支持福建省深化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出臺福建省碳排放權交易實施細則,擴大參與碳排放權交易行業範圍。經過多年實踐,福建省具備成熟的碳交易市場,積累了豐富的碳交易經驗。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福建省將以羅地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碳匯項目爲典型,充分發揮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優勢,在全省範圍積極開展水土保持碳匯開發和交易,推動水土保持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進一步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爲”金山銀山”的路徑,爲將水土保持碳匯納入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提供”福建經驗”。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長蒲朝勇表示,水利部將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全面推動水土保持參與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系統總結、積極推廣此次交易經驗,進一步完善水土保持項目碳匯理論與方法,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碳匯監測、覈算體系和統計制度,全力推動建立全國水土保持碳匯納入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機制,爲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支撐。(完)
來源:中國日報網
海空運燃料碳排高 這3原因讓永續燃料普及慢
超過130個國家宣示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然而全球碳排大宗的海運與航空業,在低碳的永續燃料使用卻尚處萌芽階段,主因是傳統燃料應付高能量密度和長途航行時仍難以替代。 圖/unsplash
不能去日本來這裡!插畫家Noritake領軍,「森365 NIPPON」推出京都攝影展、抹茶山型吐司、微醺風格書店
超過130個國家宣示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然而全球碳排大宗的海運與航空業,在低碳的永續燃料使用卻尚處萌芽階段,主因是傳統燃料應付高能量密度和長途航行時仍難以替代。
根據2015年達成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全球近200國同意致力降低暖化,讓本世紀結束前的氣溫增幅相較工業化前不超過攝氏2度,力求壓在1.5度以內。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第28次會議(COP28,簡稱聯合國氣候大會)將於11月30日到12月12日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登場,逐步汰除化石燃料將是議程焦點。
阿聯的「國家報」(The National)指出,航空業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2%,以廢棄食用油、農林業生質廢棄物等爲原料製成的永續航空燃料(SAF),因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遠低於化石燃料,被視爲遏止航空碳足跡的重要選擇。
據國際能源總署(IEA)資料顯示,燃料供應商和各國航空公司間簽約承購的永續航空燃料量,從2021年的23.8億加侖增爲2022年的58億加侖。但國際能源總署認爲到2027年,低碳燃料產能也只能滿足很小部分的航空燃油需求。
1. 永續航空燃料需「全新水平」的技術
航空顧問公司Martin Consulting執行長馬丁(MarkMartin)告訴國家報,產製永續航空燃料的成本比一般航空燃油高20到40倍。目前的石油基礎設施是用於把原油轉化爲柴油、石油等精煉產品,但生產永續航空燃料需要「全新水平」的技術。
路透社報導,由法國與荷蘭合組的法荷航空集團(Air France-KLM Group)投資470萬美元於永續航空燃料業的DG Fuels公司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工廠,朝2030年永續航空燃料使用佔比達10%目標邁進。
法荷航空集團今天透過新聞稿說:「公司取得選擇權,可從2029年起爲期多年,每年購買多達2500萬加侖或7萬5000噸永續航空燃料。」
歐盟今年稍早達成協議,爲歐洲各航空公司設定具約束力目標以增加清潔燃料使用。協議規定到2025年底時,供應商必須保證爲歐盟各機場所提供燃料中,2%爲清潔燃料,然後到2030年底時增爲6%、2035年底增至20%,並在2050年底時增至70%。
而在全球最大航空市場的美國,華府目標是與航空業合作,到2030年之前達到年產永續航空燃料30億加侖,計劃2050年達標所有航空燃油都是永續航空燃料。美國去年生效的降低通膨法案,提供燃料生產業者每加侖1.25美元減稅優惠。
华阳集团(002906.SZ)公司HUD等汽车电子产品已配套赛力斯、智界等多款车型
國際海運方面,海運業佔世界貿易量80%以上、約佔全球人爲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但在脫碳方面卻進展甚微。儘管持續研發電動船供短距運輸,但綠氫、綠氨等零碳排燃料的使用仍極爲有限,且預估到2030年之前都不會出現顯著增加。
2. 船齡老化不利轉型
船齡老化也是海運業不利淨零碳排的因素。截至2023年初,世界海運的平均船齡爲22.2年,一半以上的船齡超過15年,這些船既舊到無法翻新,卻又還未達報廢時間,處在一個尷尬時程。
此外,海運業採用替代燃料還處於初期。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資料,目前高達98.8%的船舶仍靠化石燃料。UNCTAD今年9月的「2023年海運回顧」(Review of Maritime Transport 2023)表示,新船訂單裡僅21%使用潔淨能源。
3. 脫碳成本仍高
UNCTAD估算,到2050年底時全球海運船隊每年的脫碳成本恐高達28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百分百使用碳中和燃料的基礎設施每年需高達900億美元。
另一方面,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Organisation)今年提高海運業脫碳目標,並確認制訂新的燃料標準和溫室氣體排放定價機制。設定相較2008年爲基準,到2030年底須減碳至少20%、力求減少30%,2040年底時至少減碳70%,力求到80%。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第十屆國際清潔能源論壇將於11月21日在葡萄牙開幕
中國日報11月8日電 記者近日從國際清潔能源論壇(澳門)組委會(IFCE)獲悉,第十屆國際清潔能源論壇大會將於11月21日至23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召開。作爲在國際清潔能源領域頗具影響力的年度活動,IFCE十年來首次走出亞洲遠赴歐洲舉辦,旨在深化清潔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深化合作 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今年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中期評估年,又是巴黎協定執行情況的全球盤點年,但遺憾的是多數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落實進展緩慢,整體進展目前遠遠不及預期,全球溫控目標的實現仍有很大差距,所以國際合作亟須進一步加強。”IFCE秘書長周杰在談到第十屆國際清潔能源論壇大會時首先這樣說。他表示,選擇在葡萄牙召開,將論壇的主題定爲”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轉型與國際合作”,正是爲了進一步促進中歐在清潔能源領域的技術和產業合作。
周杰進一步解釋道,中葡之間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葡萄牙是率先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合作文件的西歐國家,也是第一個同中國正式建立”藍色夥伴關係”的歐盟國家。葡語國家分佈於亞、非、歐、南美大陸,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市場潛力,與中國有巨大的互補合作空間。與葡萄牙緊鄰的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地中海沿岸國家目前正在加快可再生能源的部署,與中國在能源和氣候領域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和深厚的合作基礎。
據瞭解,葡萄牙是世界上推動清潔能源發展最爲積極的國家之一。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葡萄牙全國72%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歐盟的統計數據顯示,葡萄牙在歐盟國家清潔能源使用率榜單上位列第四。葡萄牙的目標是: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其年用電量的85%,高於2022年的60%左右。這將是歐洲最高的比例。目前,葡萄牙政府出臺了一系列舉措,積極促進各大能源公司投資綠色能源。根據葡萄牙政府的預測,到2030年,該國可再生能源總裝機容量將從之前計劃的27.4吉瓦增加到42.8吉瓦。這將需要大約750億歐元綠色能源項目投資,其中大部分是私人投資。
“此次論壇的召開,對於推動建設更加緊密高效、互利共贏的全球清潔能源轉型合作伙伴關係具有重要意義。”周杰表示。
大咖雲集 共話低碳轉型發展
據活動主辦方介紹,在葡萄牙環境與氣候行動部、澳門特區政府環保局以及中葡論壇的大力支持下,本屆大會由國際清潔能源論壇(澳門)與葡萄牙能源署(ADENE)聯合主辦,國家電投集團、澳門銀行公會、葡萄牙投資外貿局(AICEP)等參與協辦。
品观点|大墩文化中心欢庆40年 台中市副市长黄国荣回娘家献祝福
爲了促進中歐之間在清潔能源領域的技術交流和產業合作,論壇邀請了包括葡語系國家、地中海沿岸國家在內的中外能源電力、節能環保和綠色金融領域的政、商、產、學、研等各界代表參加會議。與會嘉賓將圍繞碳中和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圍繞包括光伏、海上風電、綠色氫能等在內的綠色電力及儲能技術、綠色金融等內容進行深度交流,共同探索雙邊和多邊協作的能源轉型新模式。
觀點碰撞 把脈國際能源發展方向
本屆論壇包括一個主題峰會和六個分論壇。主題峰會聚焦兩大議題:能源轉型過程中如何確保安全性、可負擔性、可持續性的平衡以及如何實現能源公平公正轉型。峰會以主旨報告爲主,中外科學家、工商領袖、政府部門官員及國際組織代表將針對相關主題發表思辨性演講。
爲了對全球清潔能源主要細分領域的產業發展和技術前沿作更加深入的分析研討,本屆論壇還設置了光伏、綠色電力、儲能、綠色氫能、海上風電、綠色金融等六個分論壇。其中,光伏分論壇的議題爲”由量到質——能源結構轉型中光伏作爲主力電源的挑戰與解決方案”;綠色電力分論壇的主題爲”爲推動綠色電力消費,促進清潔能源發展”;儲能分論壇的主題爲”低碳經濟下儲能技術的機遇和挑戰”;綠色氫能分論壇的主題爲”綠氫製備與管道運輸”;海上風電分論壇的主題爲”低成本、高可靠、高效能的漂浮式海上風電商業化發展路徑和方向”;綠色金融分論壇的主題爲”充分利用中葡平臺優勢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
爲了增進參會嘉賓和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增強大會的項目落地效果,本屆論壇還設置了雙邊會談、項目路演、會後商務調研等活動,與會嘉賓將有機會與全球能源巨頭和清潔能源領軍企業進行更加深入的交流。
IFCE是2012年在澳門成立的非營利性及永久性社會團體和國際組織。在全國政協和澳門特區政府的支持下,IFCE以促進和深化世界各國在清潔能源和節能環保領域的交流、協調與合作爲目標,聚焦”清潔能源與碳中和目標”的政策研究、技術交流和產業合作,已連續舉辦九屆論壇,編輯出版了12本《清潔能源藍皮書》。論壇現有理事200多名,由來自全球10多個國家的能源、汽車、金融投資等行業的工商領袖和專家學者擔任。
來源:中國日報網
中建香港啓動“清潔能源計劃” 聚焦建築行業低碳轉型
爲全力響應香港特區政府《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中建香港)9日舉行“中建香港清潔能源計劃”啓動儀式,聚焦建築行業低碳轉型。
記者:張一弛、許朗軒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34岁「医界王阳明」赖弘国爆秃头危机!突PO光头照吓坏萧亚轩:无偶包
有人打造排水量60萬噸”巨無霸”,從海底開採天然氣
(原標題:The battle of the gas-sucking mega giants is set to begin)
圖示:殼牌公司的巨型天然氣開採平臺Prelude
本站科技訊 5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澳大利亞西海岸之外,天燃氣巨頭之間的競爭正在逐步展開。其中參與開採競爭的有世界上最大的半潛式天燃氣開採平臺,南半球最長的天燃氣海底輸送管線,以及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水上開採設備。
部署這些耗資巨大的設備都出於同樣的原因:開採天然氣。諸如殼牌以及Inpex都希望在本月完成平臺建設。
隨着一些國家開始逐步擺脫煤炭作爲能源資源,天燃氣這種替代化石燃料在能源緊缺情況下的需求日漸增長。這種燃料每個能源單位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50%。
美國能源情報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表示,預計到2040年天燃氣消費量將從2015年的124萬億立方英尺增至177萬億立方英尺(約合5012億立方米)。
這就是爲什麼殼牌公司巨大的Prelude平臺——長488米(1,600英尺),排水量60萬噸,相當於6艘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正在與日本Inpex公司進行競爭,在Browse盆地開採天然氣。
雖然兩家公司都在各自的氣田開展工作,但這些地域的天燃氣資源實際上相同的,也就意味着殼牌和Inpex公司實質上是在爭奪同一資源。
圖示:Inpex公司完工的天燃氣平臺組件Ichthys Venturer於2017年7月駛出港口
能源諮詢公司Wood Mackenzie分析師索爾·卡瓦尼克(Saul Ka-vonic)表示:“我是這樣描述這種情況的——我向客戶展示了一張幻燈片——兩個人正在用吸管喝同一杯奶昔。”
累计销量超200万,比亚迪9月销量公布,今年300万目标能完成吗?
Prelude平臺是一個真正的巨無霸。
這座大型平臺不僅是爲了從海底井口採集天然氣,而且還要在零下162℃的溫度下將天燃氣液化。
天燃氣液化後的體積大大降低,更容易在世界各地運輸。通常來說,天燃氣液化在岸上進行,但Prelude平臺可以自行完成這道工序,此前從未有開採平臺能夠達到此類規模。
實現這一目標涉及到不少高端技術。
Prelude平臺配置了大功率水泵,每小時可從海中吸取5000萬升水,以幫助冷卻天然氣。天燃氣液化後被儲存在體積相當於175個標準游泳池大小的儲存罐中。
Prelude平臺能夠應對海上糟糕的氣象條件,平臺的巨型繫泊鏈能夠抵抗海上的5級旋風。
相比之下,雖然Inpex是在陸上液化天然氣,但它也有一個巨大的海上半潛式平臺,以便於從天然氣中提取出水和其他雜質。在其附近還有一個名爲Venturer的浮動倉庫和卸貨設施。
Inpex將這些巨型基礎設施統一稱之爲Ichthys,意爲古希臘神話中的大魚。
然而,這兩個項目都受到工期延遲以及成本上漲等問題的困擾。
首先開始開採天燃氣的競爭壓力非常之大。
開採Browse盆地天然氣甚至在國際範圍內引發了競爭。一旦Ichthys和Prelude等設備全面鋪開,澳大利亞可能一舉超過卡塔爾成爲全球第一大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國。
但是,未來的天燃氣開採平臺是否能夠超過Prelude平臺的規模?
卡沃尼克表示,化石燃料行業在近期可能其嘗試建設超大平臺。
他解釋說,“我們需要上馬新項目來滿足2020年初期全球對天然氣的需求,”他解釋說,“我們需要去年批准的項目上馬,但這並沒有發生,迄今爲止我們只看到一個。”
圖示:瑞典船東Allseas的“Amazing Grace”能夠提升起整個海上平臺
這個單一項目將由意大利石油和天然氣巨頭埃尼Eni建造,是位於莫桑比克海岸的一個浮動設施,每年產出340萬噸液化天燃氣,略小於Prelude平臺每年369萬噸的產量。 相比之下Ichthys平臺的產能將會更大,達到每年890萬噸。
國際能源署的Jean-Baptiste Dubreuil表示:“迄今爲止,還沒有其他類似的項目進行。
唯一的其他類似平臺可能是瑞典船東Allseas的“Amazing Grace” ——這艘巨大的雙體船將於未來幾年內建造一艘巨大的雙殼建造船將在未來幾年建造。其作用主要是提升並移動整個海上平臺,但並不會處理天燃氣。
此外再沒有更多的天然氣開採項目。業內觀察人士擔心,大約五年後,天然氣需求可能會超過供應。
數據提供商S&P Global Platts的天然氣編輯斯圖爾特?埃利奧特(Stuart Elliott)表示,“本世紀20年代初期,液化天然氣供應短缺的幽靈”正在逼近。
這個問題在亞洲尤其明顯,尤其是中國市場。
“去年,中國的液化天然氣產量增長了8%,但依舊無法跟上需求的增長速度,”Dubreuil表示,“我們預計中國天燃氣市場的進口需求將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增長。”
事實上,國際能源署認爲到2040年中國需要進口43%的天然氣,才能完全滿足市場對液化天燃氣的需求。
與此同時,一部分希望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長——特別是太陽能和風能——有助於彌補天燃氣的需求缺口。
但毫無疑問,在未來幾十年中,包括英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將嚴重依賴天然氣滿足其能源需求。
Prelude和Ichthys平臺即將上馬,但殼牌和Inpex都沒有公開承諾開採日期。
由於目前液化天然氣的批發價格只是2014年初的一半左右,這些造價數十億美元的項目可能永遠無法收回其支出。
隨着氣候變化問題登上全世界議程的首位,爲如此龐大的化石燃料開採項目提供資金的風險越來越大。
當然,殼牌公司和Inpex公司都希望他們的海上巨無霸不會重蹈恐龍的覆轍。(晗冰)